神學入門 第六章:聖經 (6-9)
9. 歷史性批判的方法
現時,釋經學一直使用不同的解釋方法,這些方法通常被稱為「歷史性批判」。在這些方法中,我們可以強調以下幾點:
9.1 來源的批判
這是在19世紀便進行的,目的是要找尋用來組合聖經文本最終形式的來源。在其對聖經科學最主要的貢獻之一,就是證明馬爾谷福音是按時間順序排列上的第一部,以確認耶穌所說的話,去展示、識別和使用該來源,聖瑪竇及聖路加再根據這個來源,最終編訂福音的形式。
9.2 形式的歷史
這是指研究20世紀初數據,問題如下:我們能否找出福音在被編寫成書前的來源?也就是那段敘述耶穌言行(口傳)和被編寫下(筆錄)之間的時間,是以阿拉姆語流傳的。
這種方式嘗試調查和分析,口頭聖傳的起源及文本前的狀態,這口頭的聖傳為福音作了基礎。其最重要的前提是,福音由少部分寫成,並在寫下之前,在各基督宗教團體中分別地流傳。
形式的歷史曾在新約中發現了讚美詩、禮儀和信經。這些來自於首批門徒的團體所舉行的禮儀。形式的歷史也能在許多場合中的動機和情況,這些動機與情況能導致有新版本、和傳揚耶穌在世時的特定事件。
9.3 編寫(起草)文本的敘述
所謂的編寫、修訂方法,一部分是因為以前方法的錯誤及過度反應而產生。特別是,它挑戰了一些人的觀點,如對觀福音的聖史(Synoptic Evangelists)不是真正的作者,而是事先存在資料的純粹編制者。這個方法的提倡者嘗試證明,聖史既不是編纂者,也不是史編者,而是在他們所寫的福音上,留下自己標記的真正神學家。
若形式的歷史研究聖經不同文學派別,及與它們有關的規範,修訂的歷史便會研究這些文學如何用來執行作者的意向。釋經者不應滿足於根據自己形式對敘事進行分類。他應該採取第二步:問為何它包括在福音中特定的地方,以及聖史給予的意義。
在不同的場合中,教會訓導指釋經所使用的這些方法。他們有一個不可否認的價值,再者,他們反映了天主啟示的歷史特徵。但是,當我們使用它們時,我們應避免神學上的偏見及限制,而且有些偏見與限制更是從一開始便有的。有些人捍衛這些方法,似乎否認有位格的天主在歷史中的干預,以及耶穌的天主性;或否認信仰與真實歷史之間的任何聯繫;或賦予原始基督宗教團體的屬性一個創造性的作用,這作用從一開始是沒有的。這些可能的畸形背景會破壞實踐性的作品,並取消其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