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
器官捐贈遺愛人間,本應是愛德,但我㥃的生命既是天主所賜,無權自我摧毀,有權去延續他人生命嗎?-- Daisy ****************************** Daisy, 你好: 天主教教理第2296項講解你的問題: 「器官的移植,如果器官捐贈者,在身體和心理上所冒的危險和傷害,與受贈者所企求的利益之間的比例相稱,則是合乎道德律的。在死後捐贈器官,是高尚而有功績的行為,值得鼓勵,應視為慷慨的連帶責任的表現。若為了延緩他人的死亡,而直接引發另一個人的傷殘,或者死亡,在道德上,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如果符合以上條件,那捐贈器官就不是自殘的,更會是愛德工作。


我的價值
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與白菜綑在一起就是白菜價,與大閘蟹綁在一起就是大閘蟹的價格,我們與誰綑绑在一起,這很重要! 我㥃就像稻草一樣,與不一樣的人在一起, 也會出現不一樣的價值! 與不一樣的平台在一起,也會顯現出不同的價值!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天主父所創造的,天主子所救贖的,天主聖神所聖化的;我㥃與天主聖三「捆」在一起,試想想我㥃的價值是多麼寶貴啊!


神學入門 第一章:何謂神學?(1-5)
5. 神學的定義 神學能被定義為一門學問(science),其中信友的理智,在超性的(德行)信仰的指導下,能嘗試更好地理解天主啟示的奧秘,及其在人類生存的後果。 神學是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 信仰尋求理解,而且不僅是因好奇心而推動,反而是對奧秘的愛與崇敬之心而推動。 * 聖安瑟莫(St Anselm of Canterbury, 1033-1109)創造了這種對神學本質的詞語。他注意到「信友不應對信仰作出爭辯,反而應時常保持堅信,愛這信仰、按着它而生活,他便能謙虛地、並以最大的可能性去尋求為何信仰是如此。如果他能夠理解的話,他便能中悅天主;若他不成功理解,他仍遵從、忠於這份信德,並且尊崇它。」(《證據》158, 263, 三) 信德是神學絕對的必要條件。這不僅是因為信德是神學的「原材料」(神學有信德作起點),而是因為好的神學是在信德內滿全。神學因此不單只是對啟示理性反思。這就是為何聖奧斯定(St Augustine)肯定: intellige ut credas, crede ut intelligas(為了相信而


A parable of Faith
Once a Man asked GOD.. Why you don't fulfill my wishes if you are everywhere..? GOD replied.. I am like a WiFi my Child.. I am available everywhere but you need to connect with me with a Correct Password.. And the “password is : FAITH👏


神學入門 第一章:何謂神學?(1-4)
4. 聖言與希臘logos的歷史會議 「歷史會議」是指第一世紀時,基督宗教和希臘哲學之間的來往與關係。這種天主聖言(希伯來文的dabar)和希臘logos(言語或理性)之間的歷史性的相遇,一方面揭示了基督智,這是一個具有特殊的宗教與文徒的奧秘,另一方面則調查了普世的人類理化重要性的事件。這歷史會議為信德與理智之間的協調與理解奠定了基礎,也是神學的根源。 * 這種理智和信德之間的共生並非偶然的,也不是因為歷史和文化的情況而發生。正如由「猶太 - 基督教」的了解,在沒有低估歷史情況的重要性下,必須說明理智與已啟示之間的聯繫,即從天主奧秘的本質和人類精神的動力。 4.1 聖若望福音的序言 若望福音的序言在聖經中對天主的信德,與哲學的探究之間建立了一種對應的關係。 「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若 1:1-2)這神聖的話打開了若望福音(類似聖保祿在阿勒約帕哥講道時的訊息,宗 17:19-34),並在信德與理智之間推薦一道橋樑,或在人類歷史中耶路撒冷和雅典間的象徵。聖若望大膽地將希臘logos的觀念(理智),與天主的話(耶穌基督)聯繫
告解疑問:「寧死再不敢犯天主的誡命」
李主教 閣下好: 先感謝主教提供這麼好的途經給我們與您對話。 本人有一個告解疑問:每次告解後我們都要唸痛悔經,但每次當我唸到「寧死再不敢犯天主的誡命」時,感覺總有些害怕,因爲怕如果下次再犯罪,就好像在講大話,而且還對天主説了死都不敢犯。 本人想問,告解時用的痛悔經是不是有規定?因爲我留意到痛悔經有多式及有新舊式,有一式移除了「寧死再不敢犯天主的誡命」, 感覺上減輕了倘違背承諾的嚴重性。請問它們是否都可以選用? *********************************** 你好: 1。告解後用的痛悔經文是沒有規定的。新式或舊式都可以。 2。禱文內的「寧死再不敢犯天主的誡命」是「不敢」而不是「不會」。 所以如不幸再犯,不是講大話。 主佑。


天主子女的新年定志
再懶---也要記得靈修, 再累---也要記得祈禱, 再忙---也要記得進堂, 再窮---也要記得奉獻, 再苦---也要學着堅持, 再痛---也要學着寬容, 再怨---也要學着忍耐, 再怒---也要學着温柔, 再餓---也要學着禁食, 再缺---也要記得感恩, 再愁---也要記得讚美, 再煩---也要記得微笑, 再傷---也要學着去愛, 再難---也要學着信靠!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 凡事都能作(斐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