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入門 第五章:語言與神學 (5-2)
2. 信仰的語言 天主的奧秘,是以人類的方式,透過語言,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 2.1 聖經語言 根據聖經的語言,我們是指在舊約與新約中所使用的語言。這語言具有不可爭議的優越性,並在某程度上是一個參考點,一個標準及為其他人的一個來源。 在聖經的文本中出現許多語言形式。 - 敘述 基督宗教的信仰某些方面只能透過敘述歷史事件來呈現。 * 在新約中,發現的敘事文法,最主要都是以傳記的形式來敘述,來講述耶穌的生平(誕生、童年、誘惑、受洗、苦路和死亡、復活),或參與天主救贖工程的重要人物,例如伯多祿和保祿。新約也記述了奇蹟故事或教導,如比喻。 * 新約也包括了說明形式的語言。[譯者註:語文中有四種類型的話語 –– 陳述、描述、敘述和論證。每一種都各有不同,它們有各自的風格和用途。]這些說明的形式是宗教都是宗教討論的首選工具(參閱:谷2:1-3:6;11:27-12:35)、教理講授(參閱:若要;6;13-17;宗20),以及最重要是福音訊息的宣講(kerygma)(參閱:瑪5-7;宗6;13;17)。 * 禮儀與敬禮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框架,表達和體驗聖書中發
教宗方濟各 就「2020年5月(聖母月)」致函全體信友
親愛的弟兄姐妹: 五月(聖母月)將臨,這是天主子民格外熱誠向童貞聖母瑪利亞表達孝愛之情的時刻。在這個月裡,我們一直有與家人在家中一起誦念玫瑰經的傳統。疫情下,種種的限制使我們更珍視「家庭」的幅度,也促使我們從靈性的角度去看這個幅度。 因這緣故,我切願鼓勵每個人重新發現五月(聖母月)在家誦念玫瑰經之美。你可以斟酌各自的情況,善用機會,以個人或群組進行。誦念玫瑰經的關鍵常應以「簡單」為準,並且在互聯網也可輕易找到玫瑰經祈禱的範例,易於跟從。 我還提供了兩篇向聖母的禱文,大家可以在玫瑰經結束時誦念。同時,我也會在五月份(聖母月)誦念玫瑰經,俾能在心神上與大家合而為一。我把它們連同這封信放在一起,以便所有人都得以使用。 親愛的弟兄姐妹,以我們母親瑪利亞的心,默觀基督的面貌,會使我們更團結,成為一個屬靈的家庭,也會幫助我們克服這段考驗。我為你們眾人祈禱,尤其為那些受苦至深的人們;也請你們為我祈禱。我感謝大家,並以摯愛之情祝福大家。 發自羅馬聖若望拉特朗大殿
2020年4月25日聖馬爾谷聖史慶日 教宗方濟各 向聖母祈求(一) 聖母瑪利亞,妳總是在我們生命的
LETTER OF POPE RANCIS to the Faithful for the Month of May 2020
Dear Brothers and Sisters, The month of May is approaching, a time when the People of God express with particular intensity their love and devotion for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It is traditional in this month to pray the Rosary at home within the family.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pandemic have made us come to appreciate all the more this “family” aspect, also from a spiritual point of view. For this reason, I want to encourage everyone to rediscover the beauty of praying the Ro


神學入門 第五章:語言與神學 (綱要, 5-1)
天主的啟示是以人類的語言表達。這是為何神學需要語言。即使也有不能表達的語言,但口語及書面的言語無疑是傳遞已啟示真理的主要工具體。我們對天主的知識是類比的,且類比似的語言來表達。 綱要 1. 語言與啟示 (a) 天主聖言以人類的語言作表達。(b) 思維和語言的聯繫。(c) 神學沒有自己的語言。 2. 信德的諸語言 (a) 聖經的語言。敘事。讚美詩。讚主辭(doxologies)和經文。神話和神話性語言。(b) 禮儀語言。(c) 神學語言。 (d) 教理培育的語言。 3. 其他宗教性的表達方式 (a) 聖像畫語言。(b) 姿勢(神聖徵號)語言。(c) 靜默。 4. 類比 (a) 類比的必要性。(b) 類比的基礎。(c) 類比的類型。(d) 類比的方式。正面方式。負面或否定方式。卓越的方式 5. 存在的類比和信仰的類比 6. 負面或否定神學 7. 神學語言的革新 (a) 科學性的要求。(b) 神學詞彙的注意。不可變的詞彙。基礎詞彙。(c) 聖經的重要性。 1. 語言和啟示 神學家們總覺得一個研究天主的科學的問題,與使用人的語言相矛盾。 天主聖言是以人類


神學入門 第四章:人類理智在神學中的角色 (4-9)
9. 聖多瑪斯‧亞奎納:在神學中使用哲學的指引 教會訓導首個支持聖多馬斯的建議,能在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於1879年頒佈的通諭《永恆之父》(Aeterni Patris)中找到,也是曾提及過的。天主教思想有需要回到聖多瑪斯的理論,是由於神學中某些現代主義哲學所帶來的消極經驗的結果。回到聖多瑪斯‧亞奎納,意思是將理性與信仰重新連接起來。這意味著恢復理性的合法權利,同時糾正一些濫用理性的情況。 * 《永恆之父》的通諭有一些重要的先例。教宗若望二十二世(John XXII)已經曾提出亞奎那是一位大師,更在1323年將亞奎那封為聖人。佛羅倫斯大公會議和特倫多大公會議廣泛地利用他的神學作品。而梵蒂岡第一次大公會議亦談到信仰和理性之間的關係(參閱D 1786),清楚地顯示出依靠「天使博士」(Angelic Doctor)的理論。(教會為亞奎納封聖時,同時頒賜的「天使博士」這個頭銜,此頭銜主要形容他的為人純潔敬虔有如天使一般,而且智慧深邃參透天使的層級)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在討論司祭的培育時,都建議使用聖多瑪斯‧亞奎納的哲理。 * 《司鐸之培養》


神學入門 第四章:人類理智在神學中的角色 (4-8)
8. 能勝任的作神學的哲學 我們必須考慮以下的準則: - 每一個哲學真理,每一個真實和被證明的思想,都能被神學家使用。 - 在神學與所應用的哲學之間,都應該有相似的地方。一個現實主義的哲學是有需要的,即是一種根據人類理性、利用感官的哲學,可以知道現實的世界。 - 它也應該是一個普世性的哲學,以及一個能對精神領域開放的哲學;一個從一開始不否認感官與共同經驗不能察覺的現實的存在 (即它接受感官與共同經驗不能察覺的現實的存在)。它至少應接受一個超越可直接觀察世界的可能性。 - 一些哲學系統是有限的: * - 基本的經驗主義不適合神學的工作,因為它減少了事物和人本身的穩定性 [或永久性] ,而進入短暫的印象和感覺。此外,它否認不可見東西的存在,和否認一個後果及其原因之間的真正關係。 * - 同樣,歷史主義哲學都不適合,因為它們教導歷史變革是絕對的:人類生活沉浸在不斷變化(應變)中。 * - 存在主義和現象學包含有用的及有效的元素,而且能在神學中使用,例如它們強調個人主義方面,和他們拒絕關鍵的不可知論。神學家還應該知道這些思想學派的缺陷,特別是他們缺乏超性


神學入門 第四章:人類理智在神學中的角色 (4-7)
7. 哲學在神學歷史中的存在角色 十分明顯的是,一開始新約中所包含的基督信息,並不是避免,而是尋求一個與希臘人哲學反思的相遇。基督徒反對異教的嚴厲聲明從來沒有包括哲學(有一些例外)。信徒中有些學者,在社會和文化前將自己表現視為「真正哲學」的追隨者。 - 聖奧思定(Saint Augustine)是這種態度的堅定捍衛者,他以適當的謹慎去接受和實行。哲學本身並不引致對已揭示的真理作出鄙視。反之,這是能讓我們明白它的唯一可靠途徑。 * 無疑地,神學使用來自哲學的概念,但它已調整和完善了這些概念,來幫助我們更能明白已揭示的真理。 - 聖安瑟莫(Saint Anselm)得到了奧思定的寶庫,並提供了一個與理性和信仰之間更詳細的視野。對聖安瑟莫來說,理性不是信仰的競爭者(或反過來說):兩者都能在一個共同的語言內溝通。 - 對聖多瑪斯‧亞奎納(Saint Thomas Aquinas)來說,哲學和神學融合在基督教信仰中一個合理的建構和解釋。為他而言,屬於哲學的東西不可能與屬於信仰的東西相反。哲學不在神聖科學中發揮外在或邊緣性的角色,而是給神學賦予理性的模式。這


神學入門 第四章:人類理智在神學中的角色 (4-6)
6. 在神學中哲學的應用 神學與哲學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基督宗教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討論點。目前同樣也十分重要。神學與哲學之間密切的聯繫至少在以下的重點中可以看出: - 神學和哲學都涉及與人類存在有關的基本問題,它們各自的研究範圍在某些領域是有重疊的。 - 基督信仰為理性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啟示某程度上包含一種隱含的形上學;它不是以明確的方式被找到,或由自己本身表達出來,但啟示的確包括了形上學。 - 另一方面,哲學提出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神學能嘗試以信仰作起點來回答。這樣,神學利用其神學性的觀點,來擴闊了這些問題的領域。 - 哲學給神學一種語言和一些概念,這些概念能以一種理解和有秩序的方式,來適當地表達天主的聖言。 - 信仰保護了哲學,並使哲學對基本真理本身保持開放態度,例如天主、受造物和真理本身。 - 反過來說,哲學有助於理解聖言,即使與神學的關係有分歧;兩者從未實現完全的平衡。事實上,哲學家和神學家之間始終存有質疑和不信任。 * 據稱哲學家害怕神學家,因為哲學家認為神學家太快得出結論,及過急地使用哲學。亦有人說,神學家在哲學家面前十分恐懼,因為他


基督之死召喚我們度一個真實的基督徒生活
我們剛剛重溫了加爾瓦略的一幕慘劇。我不揣冒眛,稱之為第一台原本的彌撒,由耶穌基督主祭。天主聖父把聖子交給死亡。耶穌,天主唯一聖子,擁抱被判釘死其上的十字架,祂的血祭 蒙聖父悅納。藉此血祭之功,聖神得以灌注於人類。 這苦難的悲劇,使我們自己的生命與整個人類歷史,詣於成全。我們不能視聖週只是一種悼念。聖週意味著默觀耶穌基督的奧蹟,把它作為繼續在我們靈魂中工作不息的現實。基督徒有義務成為另一基督,成為基督其人(aIter Christus, ipse Christus)。藉聖洗聖事,我們都被召成為我們生命的司鐸,「通過耶穌基督,奉獻中悅天主的屬神的祭獻。」 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成為服從天主聖意的表現,從而使真天主亦真人的大司祭的使命,綿延不絕,常存於世。我們一旦認識這一點,便馬上會想到自己的卑劣和過失。但我們不應為此而氣餒,不應悲觀失望,放棄理想。吾主號召我們:在我們的現有境況中,分享祂的生命,努力修德成聖。我知道,修德成聖聽起來有些空泛。人們大多以為是高不可及,是靈修神學的一套東西,脫離生活現實,不敢問津。然而初期的基督徒並不這樣想。他


基督之死召喚我們度一個真實的基督徒生活
我們剛剛重溫了加爾瓦略的一幕慘劇。我不揣冒眛,稱之為第一台原本的彌撒,由耶穌基督主祭。天主聖父把聖子交給死亡。耶穌,天主唯一聖子,擁抱被判釘死其上的十字架,祂的血祭 蒙聖父悅納。藉此血祭之功,聖神得以灌注於人類。 這苦難的悲劇,使我們自己的生命與整個人類歷史,詣於成全。我們不能視聖週只是一種悼念。聖週意味著默觀耶穌基督的奧蹟,把它作為繼續在我們靈魂中工作不息的現實。基督徒有義務成為另一基督,成為基督其人(aIter Christus, ipse Christus)。藉聖洗聖事,我們都被召成為我們生命的司鐸,「通過耶穌基督,奉獻中悅天主的屬神的祭獻。」 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成為服從天主聖意的表現,從而使真天主亦真人的大司祭的使命,綿延不絕,常存於世。我們一旦認識這一點,便馬上會想到自己的卑劣和過失。但我們不應為此而氣餒,不應悲觀失望,放棄理想。吾主號召我們:在我們的現有境況中,分享祂的生命,努力修德成聖。我知道,修德成聖聽起來有些空泛。人們大多以為是高不可及,是靈修神學的一套東西,脫離生活現實,不敢問津。然而初期的基督徒並不這樣想。他